上面的内容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今天我想研究一些干货内容,要了解处理器架构我们最好就是通过处理器核心开启机制直观地看出端倪。
不少读者留言想看看骁龙820和骁龙801这两套Qualcomm自主设计架构处理器的核心开启机制又会是怎样的?大家都是四核心设计,会不会像骁龙650和骁龙808这两颗6核心处理器那样出现了不一样的调用情况?或者是任何时候都是四核全开?
跑分对比
解密核心开启机制之前先看看跑分,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对比欲望。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看下一页的内容。
安兔兔评测
 骁龙820 VS 骁龙801
从上面的跑分明细表就已经能够看出Adreno 530相比Adreno 330的进步可谓巨大的,3D性能从四位数升级到五位数,这也是每一代Qualcomm处理器相比友商同级别处理器具有优势的地方之一。CPU性能和RAM性能从上面的截图来看相差并不大,但是骁龙820的SoC仍然具有优势。UX性能的差距仅次于GPU,这也是安兔兔评测近几个大版本变革后的重点测试项目。
鲁大师
 骁龙820 VS 骁龙801
和安兔兔评测不同,骁龙820和骁龙801在鲁大师的三个测试项目的得分差距都并不大。无论是主打传统跑分的性能评测,还是更注重UE、UX的体验评测和HTML5评测。很多读者估计也没预料到相隔两年的两代旗舰架构在鲁大师跑分相差并不大。
PCMARK
 骁龙820 VS 骁龙801
虽然两者在PCMARK的总分差距并不大,但是子选项得分还是能够明显看出差距的,尤其是文档编写和图片编写这些任务。
3DMark
 骁龙820 VS 骁龙801
如果大伙还记得之前评测文章中骁龙808的跑分,就会发现骁龙801的成绩比其要好,因为骁龙808只在ICE STORM这个场景出现过“达到极限值!”的提示,另外两个场景都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Adreno 530相比Adreno 330在3DMark这类专业的GPU跑分软件的成绩大概相差10000万。
GFXBench
 骁龙820 VS 骁龙801
除了Adreno 530的三个场景超过或者达到了24 Fps这个临界值,Adreno 530和Adreno 330合计另外的5个场景全部都没有达标。不得不承认GFXBench相比3DMark的考验其实是更残酷的。
安兔兔视频测试
 骁龙820
 骁龙801
还记得前两年我拿骁龙801和友商的处理器PK安兔兔视频测试,发现其内置Adreno解码模块表现并不出色,之后骁龙615、骁龙410以及骁龙810和骁龙808的表现其实都并不好。直到今年的骁龙650、骁龙652和骁龙820终于把这块短板弥补上。需要强调的是,安兔兔视频测试并不能完全代表日常我们看视频的用户体验,有些格式纵然不支持,但是我们压根儿都不会去看那一类格式的视频或者音频文件,那么这项指标分数偏低对用户体验扣分自然也无伤大雅了。
Vellamo
 骁龙820 VS 骁龙801
由于骁龙801并不支持最新版的Vellamo,所以我们分别采用两个版本软件对两颗处理器进行跑分。在浏览器和金属这两个经典项目上骁龙820还是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只是Vellamo计算分数的方式不同安兔兔评测,所以看上去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Geekbench 3
 骁龙820 VS 骁龙801
虽然都是四颗核心,但是引入了64位架构并用上了14nm制程之后,Kryo CPU的单线程和多线程跑分相比Krait 400架构呈现了翻倍的增长,可见Qualcomm潜心研发两年的自主64位架构确实优化到位,无论是单核心的能效比还是多核心的并发能力都有所交待。
AndroBench
 骁龙820 VS 骁龙801
最后这个考验存储系统项目和CPU自身关系并不大,但是骁龙820启用了全新的架构之后引入了对LPDDR4和UFS 2.0两项技术的支持,这是骁龙801所不具备的。最终在顺序读取(持续读取)速度上大幅超越后者,也就是从手机拷贝大文件到其它地方时候更省时间,算是自主架构升级的一个小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