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体验出发 浅谈手机材质的那点事 |
摘要:我们都知道,当前智能手机体验主要分为软硬两方面 |
从青铜时代到现代化社会,金属都得到了人类的一致认可,像金银等较稀有的金属则被看做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因此相比起塑料,金属的资历可是要老得多。虽然在手机材质上的应用比塑料要晚,但是从目前来看,金属还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黄金在古代象征着权利和财富
铝合金是目前最常见的金属机身原料,它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可塑性强、导热性优异的特点。从2012年苹果的iPhone 5开始,短短几年,金属材质已经从高高在上的旗舰机普及到了千元机上。厂商们都希望这样的设计能够给产品带来质感的提升,而这也正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尤其对爱面子的国人来说,拥有金属机身的千元机拿在手里更显档次。
和聚碳酸酯不一样,铝合金的一体成型工艺要复杂的多,把一整块的铝合金经过CNC等精密加工步骤做成机身和边框,不仅需要考虑手机的射频信号问题,还必须将金属进行分割,上下两端选择注塑隔断,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三段式金属机身的由来。
 经典三段式金属机身设计的iPhone 5
不过在2012年发布的iPhone 5出现前,这都是其他厂商不敢轻易尝试的。原因主要是成本高,精度控制不好,另外就是手机内部的排线、元器件的分布等都要受限于金属机壳,这无疑提高了手机厂商的技术门槛。不过,随着这几年金属加工工艺的成熟,这些都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目前随处可见的金属千元机就是最好的证明。
 金属机身已经在千元机上普及
不过凡事具有两面性,金属机身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在手机机身材质上选择金属固然能够提升设计感,但是由于金属天然的优良导热性,会让很多手机在过度使用时产生发热的现象,这非常考验厂商对手机的系统优化能力和对硬件的驾驭能力。除此之外,过多金属材料的使用会让追求轻薄感的手机显得十分笨重,磨损后较差的修复能力也会严重影响手机的整体“颜值”,这样一来就跟采用金属材质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
|
|
|
客户服务中心信箱:hyy8125@sina.com 热线直拨:021-63803303 (9:30-18:00)
Copyright©2010-2018 上海不夜城手机网 最大专业手机购物网 提供最新上海手机报价 云云手机 版权所有 沪ICP备05010298号 |